民盟池州市总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由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郑重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将这一概念写入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提法,是中共中央继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概念之后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实现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池州是全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是安徽省首批生态建设试点市,有着良好的生态条件和基础,凡是到过池州的人无不称赞我市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一方面要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一届又一届池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牢固确立生态立市的战略意识,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我市在实施 “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四大战略中, 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是要有战略眼光的,在招商引资中,对招商项目设立“绿色门槛”,在工业强市中,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污染企业坚决关、停、改,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已关闭250多家小矿山、小化工, 2007年20多个项目因环境问题遭否决,并出台了有关节能减排政策,防止新的污染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沼气入户工程,现已累计建成沼气池5.4万口,占农村总户数的15%以上,入户率居全省首位;在农业生产上实行科学种田,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平均每亩减施化学氮肥
我市四大经济战略中,旅游兴市是以生态立市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旅游兴市就无从谈起。近年来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升温,最基本的应当归功于我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我们在接受游客赞美的同时,还不能过于陶醉,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许许多多因素正威胁着我市的生态环境,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并采取有力措施,我市生态环境在工业化进程中有恶化甚至加速恶化的危险,我们对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的污染不能小视:从工业方面看: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能耗大的企业占有一定比例;传统工业工艺设备比较落后,治、化工业退城进园进度不快,城市“三废”仍未根治;小矿山、小水泥、小化工在部分乡镇仍然存在,仅318沿线仍可见一些水泥厂烟尘滚滚,山区乡镇一些小化工时有偷排;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业还推而不广,实心粘土砖此前仍被广泛使用;排污费征收困难,排污费用于工业污染治理比例不高,企业使用效果不好。从农业方面看:农民科学种田意识不强,化肥农药仍粗放使用,带来面源污染;以油菜为主的桔杆仍被焚烧;由于山洪暴发,多年来大小河道未得到有效疏浚,河床不断抬高,造成生态系统一定程度的破坏。从环境方面看:我市最值得骄傲的空气和水环境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酸雨较严重;水中的COD超标,就是池州城的明珠--平天湖水质与池州刚组建时相比已大为降低;除池州主城区外,生活垃圾和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以上这些威胁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威胁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治的,但我们要正视它,要以太湖、滇池、巢湖蓝藻事件为一面镜子,重视它并严格控制其蔓延和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池州而言,意义尤其重大。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市立市之本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在思想上就是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在全市上下牢固确立生态立市的战略意识,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在措施上关键是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
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池州,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是届政府、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池州市呢?我们认为要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着手。近期要切实抓好重点污染源的排查,控制排污大户的污染排放,长远的要制定节能减排五年行动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确保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取得更大的成效。
对我市来说,抓好重点污染源的排查,应当对工业方面、矿山方面、农业方面、民用生活方面等进行分类,登记造册。要重点关注化工、农药、冶炼、水泥、火电、电解、印染、建材、化肥农药的施用等。对污染源的排查不仅要摸清排污单位,更重要是掌握每一排污单位的“三废”排量、危害以及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只有查清了重点污染源,才能有针对性的加以控制。
抓好重点污染源的排查和控制,是近期应当抓紧抓好工作,是治标,是解决眼前问题。然而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经济在发展,企业在生产,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污染,要想彻底地消灭污染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还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有责任控制污染地排放。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如果只由环保一个部门也是力不从心的,如果不从现在抓起,若干年后将是积重难返的。节能减排必须要有五年行动计划甚至更长的规划。我们认为我市应当从现在起制定节能减排五年计划。节能减排涉及多个部门,招商部门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提高环境门槛上提出计划;企业主管部门要制定退城进园、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增加环保项目和设备投入计划;国土资源部门要制定小矿山整治和土地复垦计划;建设部门要制定关闭能耗大污染重的小水泥、小砖窑,广泛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材料,限制生产和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以及各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建设规定;农业部门要制定推广农业测土配方、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减少面源污染、发展农村沼气、推广桔杆气化技术计划;卫生部门要制定改水改厕,减少人畜粪对水源污染以及城镇饮食业生活污水减排计划;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制定对大气和水环境的监测,防止酸雨危害计划,等等。各部门的计划制定后要进行汇总,形成《池州市节能减排五年行动总体计划》。各有关部门通过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并认真落实到位,坚持不懈,从点滴做起,把建设生态文明变为自觉行动,实现池州“绿色崛起”一定指日可待。
二〇〇八年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