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池州市总支
近年来,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面貌迅速提升,环境进一步优化。2011年,在地根和银根双重紧缩的压力下,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思路,以提升品质、建管统筹、彰显特色、完善功能为主线,安排市政重点工程建设,这是符合目前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际的。从有关方面获悉,2011年我市主城区市政重点工程计划安排五大类22项,其中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是重中之重,拟建干管、支管和分支管共计61.5公里,其中干管和支管38公里,分支管23.5公里;老城区干道雨污分流,改建污水管道12.8公里;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建管道30.5公里;拟建污水提升泵站3座,检查井1180多座,接点680个。从计划安排看,应当说2011年是我市“地下管网建设年”,建设任务之重可见一斑。
地下管网工程不是百年大计,也是五十年大计,而且都是埋于地下的隐蔽工程,如果建设过程中,管理工作跟不上或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问题,而一旦产生质量问题,又难以发现,不仅给政府造成重大投资损失,而且也将会给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带来严重困难,可以说,广大市民对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极为关注。今年在地下管网建设点多、面广、战线长、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有关管理工作,民盟池州市总支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好主城区地下管网建设规划。做好地下管网建设规划至关重要,如果已经有了规划,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地下管网的网络图要详细明确,已建的要注明,拟建的要规范,哪些干道用什么规格的干管,哪些道路用什么规格的支管,接点在何处,都要明确、统一,防止出现“瓶颈”;特别要对地下管网的高程作出详细规划要求,防止接点出现高程落差而对接不上。在今年地下管网大建设之年,建议对拟建管网进行整体设计。过去在老城区道路改造地下管网下地工程中,各工程都是由不同的设计单位设计的,建设中曾出现过管径、管材、接口、施工工艺等多次变更。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反复出现,今后所有设计单位在地下管网设计时,都要统一到规划上来。
二、建议主干道雨污分流管网要与强弱电下地等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强弱电下地工程投资大,但为了防止在城区主干道上挖了建、建了挖,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恨不能把道路安装上“拉链”随时拉开,建议要协调做好相关单位的工作,力争将主干道的强弱电同步一地。
三、建议将干管和支管(水泥管)的接口统一为“承插管”,从而保证污水能够“滴水不漏”。过去在道路改造中,设计及施工时存在使用 “平接管”(平口管),如果基础处理不实,道路沉降,接口处包封不严,采用“平接管”就非常容易造成污水外溢或渗漏。
四、建议对干管和支管的管材由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实行“甲供材”,从而保证材料质量,为政府节约资金。要加强对入场材料特别是管材的检测和监管,防止管材质量达不到强度要求,埋入地下后破裂。如果实行管材“甲供”,同时还建议加强对管材的现场管理和财务管理,建立进货、验收、领料、审核、审批、使用和退回机制,要独立建账核算,用制度管人管事,防止“甲供材”的损失浪费。
五、建议切实加强地下管网建设的现场管理。地下管网能否建设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人民群众满意工程,雨污能否真正实行分流、清溪河水能否真正变清,关键的关键是现场管理。一是要严格现场变更管理。施工图设计优化以后,要严格控制变更,要严防部分施工企业低价中标,中标后寻找各种理由进行变更的情况。二是要加强现场施工过程的科学管理。项目法人要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要督促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严格施工流程,要加强对基础处理、施工工艺和材料的控制;要加强对监理的管理,发挥监理专门监督作用,实行科学监督,要防止监理只拿钱不干事、更要防止监理与施工企业穿一条裤子现象的发生;要严格验收过程,并做好验收记录,对发现的任何质量隐患都要及时进行整改甚至翻工重做,要切切防止验收过程走过场。三是建议加强民主监督。除了要发挥市政重点工程 “再监督小组”(市政府从监察局、检察院、审计局抽调3人)作用外,要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作用。建议每个重大管网项目安排两代表一委员(3人)参与到工程监督之中,在每个关键节点或验收时,请两代表一委员旁站监督,未经旁站监督验收的管网,不得覆土回填。在多重监督之下,使得施工企业不敢也不能偷工减料,从而保证地下管网的建设质量。
六、建议要切实做好地下管网的档案工作。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各项目法人一定要负起责任,从一开始就要着手地下管网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改变目前部分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档案资料由施工企业提供的现状。要保证地下管网出现问题或多年以后都有案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