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贵池区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孙章友以个人名义提交,作为大会书面发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习总书记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GRFC)指出,受经济冲击、冲突和不安全等因素的驱动,全球粮食危机形势和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剧。2023年全球约7.33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每11人当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且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 国内(区内),因历史原因“基本农田”被迫“上山下滩”,加之粮食低价、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原因造成土地撂荒严重。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及我区农业现状,特提出如下建议: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一、树立大食物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没有粮食安全就没有食物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加强农田水利建没和管护,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二、树立大食物观,全面开发食物资源
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要以“大粮食观”替代“以粮为纲”的旧观念(习近平《摆脱贫困》),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农林牧渔并举,普遍开发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一要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以板栗、薄壳山核桃为主的干果栽培;鼓励以桃、梨、枣、葡萄等浆果果园经营规模化;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竹笋产业,重点打造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果茶兼营,果粮兼作;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大力发展林菌,林蜜(蜂)、林禽、林油、林药、林粮,林果系列森林食物等。二要向江河湖要食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贵池因鱼而得名,北邻长江,河流水面积136137亩,湖泊114664亩,湿地(内陆滩涂)15450亩,是安徽省人均水域面积的4倍,“靠水吃水”大有文章可做。坚决打羸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对区域内(不含长江)所有水域进行全面水情摸底,对水生生物链遭到破坏的水域,制定分期分批治理和恢复水域生态计划;采取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水产生产方式,对800亩以上水域、自然河流以及承包以外的水域,采取人放天养,加大水产品种苗投放力度,科学规划投放规模;因水制宜,既要发展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也要发展芡实、菱、藕等水生可食植物,不但向水要蛋白质,还要向水要淀粉。
三、树立大食物观,坚持市场问题导向
围绕需求推进产供销协同发展,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树立大农业观,以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推进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赋能打造未来食品行业新业态。
四、树立大食物观,增强贮藏调控能力
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优化国营粮食仓储设施和布局,鼓励民间资本建设储粮储油设施,鼓励农户建立自己的“小粮仓”,努力提高粮食储备安全水平,藏“粮”于山、藏“粮”于水、藏“粮”于民、藏“粮”于技。
五、树立大食物观,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馀”,食物节约减损既可有效减轻供给压力,亦可减少资源使用。进行流程再造,全面建立起安全质量机制,通过严格的管理控制,技术的提升,形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快速建立一体化运输模式,严防“跑、冒、滴、漏”现象,确保粮食采、收、储、运、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制止“食尖上的浪费”,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从食堂、从餐饮业、从每个家庭抓起,全链条节约减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仓廪实,天下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幸福。回首过去,我们知道在粮食安全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立足现在,我们坚信“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侯都要牢牢端在自已手中”;展望未来,我们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永葆为民初心、坚守长久恒心、常怀忧患之心,把粮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之根基,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